所以我说,我们的无奈是给不公平的政策逼出来的。
话说那天跟一位学弟聊天,聊着聊着就谈起我们国家教育制度的政策,甚至分发奖学金的方式。
这是一篇国中生的想法。
在考取大马教育文凭之后,通常都有几条路任君选择。
成绩漂亮的那种,通常都去申请JPA 即公共服务局奖学金。
反正幸运的活,保送你出国耶。
政府的钱,不拿白不拿,想想自己的父母年中缴交了多少税,就知道拿到JPA算是其中一个直接从政府受惠的方法。
考虑读中六的,学生都会申请matriculation做为最后一张底牌。
读matriculation的,相较起中六的朋友们通常比较容易进入本地大学,所以matriculation真的是一个王牌大家都非常渴望的。
可是呀,我们国家有点特别,matriculation有固打制。
言下之意,请不要惊讶一些成绩不如你的,依然拿到通行证光明正大进入学院就读。
家里有点米的,不稀罕有没有奖学金的,干脆送出国,远至美国,近则新加坡,反正就是要孩子考一张外国文凭。
回不回来不重要,能赚个英镑,澳币更好。
这个比较极端,因为有些成绩不怎么好的,因为老豆有钱一样可以出国。反之,有些是考到不错的,出外国留学是因为不喜欢本地的教育制度。
好啦,家里比较中上的,成绩又不错的,刚刚过关的,不要读中六的,通通送去私立大专。
然后来个2+1,1+2,一样有个外国文凭。
到头来,还是要负担得起。
私立大专通常都会提供奖学金,所以,有点拼劲的还是会努力维持自己的成绩,至少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。
私立大专里有的课程是全部三年在本地就读,选择这条路,是占了最多百分比。
(看看拉曼大学和拉曼学院的学生就知道,校舍起了又起,永远都不够用)
毕竟,能的话,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拿到大专的文凭,至少,有一张纸,做什么都方便一点。
再来,成绩不怎么好的,进不了中六的,再加上如果家境不允许的话,很大的可能就是出来做工了。
如果对特定的手艺有兴趣的话,报个名,学个手艺,起码精通那行嘛,一样用自己的手赚钱过日子,对得起天地良心。
这绝对比用偷的,用抢的,来得有自尊。
有些甚至学了很多年的手艺,看准时机,来个敢敢做的心态,自己开店当自己的当老板。
反正就是,你的人生在中五之后就是精彩的开始。
是决定性的时候。
任何的选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然后我这位朋友呀,他觉得他成绩不怎么好因为不是全A+,有A-,A。
(其实我觉得很好,毕竟有全部A啊)
所以呢,JPA是没有他的份了因为JPA要全部A+。
是有去面试啦,拜托,这种门面功夫你不会做啊?
通通都给面试,然后再把你给过滤掉啦。
然后就去了matriculation。
都说明有固打制,你必须到一定的程度才有这个“机会”被录取。
所谓的程度,请相信我,真的是不公平的。
我们呀要至少5个A+,人家一粒A就可以了。
我这位朋友到最后还是没有被录取。
他的另外一个印裔朋友虽然成绩没有他酱好,却得到了那张通行证。
理由是他是印裔朋友,有印裔的quota,不可以比较。
再加上比较少印裔朋友去申请,所以,他的朋友的确比较容易被录取。
华裔也有自己的quota,只是我的朋友成绩不够,还欠两分(没有记错的话,总平均要97.6才又“机会”)。
请告诉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,有多少“幸运”的华裔朋友可以拿到那张王牌?
原来,教育不是人人平等。
要运气的。
这是这个国家教我的东西。
啊?什么?你说一个大马?
你没发烧吧?
别告诉我这是你第一次听到这种新闻。
除非你不是大马土生土长的人。
有时候,真的别说什么感恩论。
一次又一次的失望,无奈之后,就会是放弃和绝望。
空穴来风,必有其因。
移民,或许不是因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。
而是因为失望了,心碎了。
对我而言,
如果你够耳根清静的话,不计较的话,马来西亚绝对混得过。
我们有不错的天气,一级棒的食物,未开拓的地方,不错的市场等等。
虽然治安,汽车的价钱,滑稽的党争,莫名其妙的政策和三不五时飙出来让人吐血的伟论具争议性之外,真的,混得过。
然而,
孕育了我二十年的国家,让我留恋的只是我的家人,朋友,童年,和食物。
你说这可悲吗?
我真的爱马来西亚。
只是失望。心碎。无奈。而已。